
淺析選礦與加工技術
淺析選礦與加工技術礦石自然類型一般按其氧化銅和硫化銅的比例不同劃分為三種類型:硫化礦石(含氧化銅在10%以下)、氧化礦石(含氧化銅在30%以上)、混合礦石(含氧化銅在10%~30%)。 目前,我國勘探和開采的銅或銅多金屬礦床,大部分銅礦石都要經過選礦富集成銅精礦才能冶煉成銅金屬。銅礦選礦方法主要有浮選、磁選、重選等方法或濕法冶煉等。為正確選用各種選礦方法和合理制定選礦工藝流程。需要事先研究礦床物質成分,查明礦石自然類型,鑒定礦石物質組成、結構構造、嵌布粒度和礦物可選性能以及有益有害元素賦存狀態等。 銅礦石冶煉方法主要有火法冶煉、濕法冶煉。根據礦物原料性質和有害組分鋅、砷、氟、鎂等含量、賦存狀態而采用不同的冶煉方法。 火法冶煉是常用的煉銅方法,又分為鼓風爐熔煉、反射爐熔煉、電爐熔煉、閃速爐熔煉、諾蘭達連續煉銅法等。濕法冶煉主要用于處理氧化礦石或含自然銅不高的單一礦石。由于使用的浸出劑不同,又分:硫酸浸出法,用以處理二氧化硅含量很高的酸性氧化礦石;氨浸出法,用以處理含多量堿性礦物的氧化礦石或自然銅貧礦;細菌浸出法,用以處理低品位硫化礦石。 銅精礦質量(含銅品位高低和伴生有益有害組分等)對冶煉生產能力、能源消耗和經濟效益等有直接影響。如貴溪冶煉廠,當入爐銅精礦品位為14.3%時,年產銅5萬t,精礦品位提高20%后,年產陽極銅可達7萬t,1991年實際處理精礦品位21.4%,年產陽極銅8.33萬t。但在選礦過程中提高精礦品位往往會使選礦回收率降低,因而精礦品位與回收率要合理的確立。近年來我國選礦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使選礦技術經濟指標和精礦產量也隨之提高。 不同礦石類型則用不同選礦方法:單一硫化礦石常用浮選方法。多金屬硫化礦石,針對礦石組分特性而分別選用混合浮選法、優先浮選法、混合優先浮選法、浮選和重選聯合選礦法、浮選和磁選聯合選礦法,以及浮選和濕法冶煉聯合處理等。氧化礦石選礦,一般用浮選與濕法冶煉聯合處理或用離析法與浮選聯合處理;含結合式氧化銅高的礦石,一般用濕法冶煉處理。混合礦石選礦,通常用浮選法,它可以單獨處理,或與硫化礦石一起處理;也可以采用浮選和濕法冶煉聯合處理,即先用浮選法選出銅精礦,再將浮選后的尾礦用濕法冶煉處理。 最新文章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