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過破碎機生產出的砂子叫機制砂,這種沙比天然砂更符合建筑用砂的標準,制砂要遵循適配原則,用合適的原料生產合適的砂子,這就是建筑用砂的標準定義。建筑用砂的標準是如何定義的吶:
1、機制砂的定義:
經除土處理,由機械破碎、篩分設備制成的粒徑小于4.75mm的巖石顆粒。這種沙子范圍但不包括軟質巖、風化巖石的顆粒。因為過軟的沙粒不能用作混凝土原料。常用的制沙設備有打砂機,洗沙機,篩砂機。
2、按照機制砂的等級按技術要求分為I、II、III三個等級。
I類砂適用于強度等級大于C60的混凝土。
II類砂適用于強度等級C30~C60及抗凍、抗滲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水工混凝土。
III類砂適用于強度等級小于C30 混凝土和建筑砂漿。
一般較為普遍使用的是III類砂。
3、砂的規格按細度模數分為粗、中、細三種。
其中粗砂的細度為3.7~3.1mm,中砂的細度為 3.0~3.3mm,細砂的細度為2.2~1.6mm。
4、砂的粒徑在4.75~0.15mm之間,對于0.075mm的石粉應有一定的限制,其粒級分為4.75、2.36、1.18、0.60、0.30、0.15,最好要連續,且每一粒級要有一定的百分比,其粒形最好成立方體,對其針片量也有一定要求。
用于機制沙的原材料一般有花崗巖、玄武巖、天然河卵石、安山巖、輝綠巖、閃長巖、砂巖、石灰巖等。機器生產的的砂按巖石種類不同有不同的強度和不同的要求。河卵石制沙質量最好。